人延伸蛋白A(EloA)ELISA試劑盒洗滌方法:.自動洗板機:每孔加入洗滌液350μl,注入與吸出間隔60秒。洗板5次。2.手工洗板:甩盡孔內液體,在潔凈的吸水紙上拍干,每孔加洗滌液350μl,浸泡-2分鐘,吸去(不可觸及板壁)或甩掉酶標板內的液體,在厚的吸水紙上拍干。洗板5次...
點擊詳情2021
11.16中科院蘭州化物所超級電容器用石墨烯電極材料研究獲進展石墨烯因具有優異的物理、化學以及機械性能而成為材料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國內外研究人員圍繞石墨烯的可控制備及其在化學儲能器件中的應用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中科院“百人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支持下,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清潔能源化學與材料實驗室低維材料與化學儲能課題組圍繞石墨烯在超級電容器中的應用,開展了系列研究工作。課題組人員通過簡單的刷涂和熱處理技術制備了石墨烯/棉布柔性電極,并組裝成電容器,研究了其在水系和離...
點擊詳情2014
3.25中科院廣州地化所利用MODIS數據監測渤海海冰厚度及演化渤海屬中國內海,由于大量河流淡水注入,海水鹽度僅為30PSU。渤海地處中緯度季風氣候帶,每年冬季都有不同程度的結冰現象,是北半球緯度zui低的結冰海區。2009-200年冬季,受北方持續寒潮的影響,渤海海域出現了持續低溫天氣,形成了近30年來zui為嚴重的、罕見的、大范圍的、持續的海冰災情,給環渤海地區的港口、航運、漁業及海上作業等造成重大影響,快速準確地監測大范圍海冰厚度分布及演化對于冰災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義。由于在大...
點擊詳情2014
3.24我科學家研制出一種低成本綠色新型熒光墨水近日,中科院長春光機所研制出一種基于碳納米點的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熒光墨水。該成果發表在期刊(Angew.Chem.Int.Ed)上,審稿人認為“以這種方法制備的熒光碳納米點可以取代所有具有毒性的含重金屬內核的量子點(CdS,PbSe),可以真正實現多種復雜的應用,特別是在環境和生物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碳納米點是一種新興的碳納米材料,無光閃爍、耐光漂、無毒等*優點。為了獲得具有熒光特性的碳納米點,通常需要引入含有聚合物鏈的表面鈍化修飾...
點擊詳情2014
3.21美開發出迄今zui小砷化銦鎵晶體管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開發出了有史以來zui小的砷化銦鎵晶體管。該校微系統技術實驗室科研團隊開發的這個復合晶體管,長度僅為22納米。研究團隊近日在舊金山舉行的電子設備會議上介紹了該項研究成果。麻省理工學院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系教授德爾·阿拉莫表示,隨著硅晶體管降至納米尺度,器件產生的電流量也不斷減小,從而限制了其運行速度,這將導致摩爾定律逐漸走到盡頭。為了延續摩爾定律,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找硅的替代品,以能在較小尺度上產...
點擊詳情2014
3.20巖心光譜掃描儀重大儀器專項啟動項目資金4280萬由中國地質調查局南京地調中心承擔的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巖心光譜掃描儀與產業化”項目啟動會,于203年月28日在南京會議中心召開。來自國家科學技術部、國土資源部和江蘇省科技廳等主管部門的負責人,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南京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理工大學、紫金礦業等單位70多人參加了會議。巖心光譜掃描儀與產業化項目由南京地調中心牽頭,項目周期202年0月至207年9月止。項目總經費4280萬元,其中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
點擊詳情2014
3.19我國科學家攻克PET數字化難題全數字PET成像關鍵技術4月5日在武漢通過了中國工程院士俞夢孫帶領的專家組鑒定,認為達到了水平。我國科學家在PET數字化領域的這一技術突破,意味著可更早更靈敏地發現腫瘤、診斷癌癥,為人類造福。正電子發射斷層成像儀(英文縮寫PET)是繼超聲、CT和核磁共振之后當今醫學影像技術。但因超高速閃爍脈沖信號難以數字化的技術瓶頸,PET難以實現全數字化,至今只有模擬和模擬數字混合型機器。針對這一世界性難題,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籌)生物醫學光子學研究部研究員、...
點擊詳情2014
3.18中科院智能所等發展出痕量二氧化氮高選擇性可視化檢測新方法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海外合作項目“大氣污染物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的高選擇性可視化檢測方法研究”和中科院“百人計劃”的支持下,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機械研究所王素華、新加坡國立大學黃德建和北卡羅來納大學LeafHuang科研團隊協同合作,在大氣污染物分析檢測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發展了大氣中痕量二氧化氮(NO2)的高選擇性可視化檢測新方法,檢測限達ppm,符合美國安全環境與健康管理體系(HSE)的標準。二氧化氮是主要的大氣...
點擊詳情2014
3.17烴源巖中成烴生物評價技術日前,由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無錫石油地質研究所承擔的“烴源巖中成烴生物評價技術與應用”項目通過科技部組織的技術鑒定。專家認為,該項目研究成果整體達到水平。該項目技術謝小敏介紹,在研究過程中,項目組科研人員在廣泛開展國內外相關調研的基礎上,從儀器設備研制到*試驗條件的優選,從地質樣品的采集、篩選,到分析和應用,取得了多項具有創新性的成果。他們建立超顯微組分形態分析技術,實現了超微、高演化有機質的有效鑒定;建立激光拉曼光譜成烴生物結構分析技術,為評價生烴潛力...
點擊詳情2014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