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夏天就過去了,天氣日漸秋高氣爽,開學季到來了!也許你對這個夏天沒有一場遠行而不甘,也許你此刻希望暑期余額再多一點...開學已經來了,福利還會遠嗎?活動內容:全場PI3Kelisa酶聯免疫試劑盒6.5折優惠!還有小禮物,多買多送!活動細則:.本次活動與其他優惠活動同時享受...
點擊詳情2021
8.30世界*納米科技感應器能同時探測0種氣體據報道,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師生出海綿狀納米化學感應器(Nanosponge-TiO2,Chemicalsensor),這項世界*的新納米科技具超高敏感度,比市面的感應器還要強00倍,能同時探測出0種不同氣體,成本也更加低廉。負責領導9人研究小組的薩曼博士(DrZuruziAbuSamah,35歲)說,新的感應器可用來偵測空氣中極微量的毒氣或爆炸物,能及時警惕執法人員和作戰的軍人。此外,這項新技術也可用來探測行李內是否藏有爆炸物,甚至可用在...
點擊詳情2013
6.13世界*二氧化碳制甲醇裝置將建成8月25日,日本三井化學宣布,將投資360萬美元建設一個二氧化碳轉化為甲醇的示范裝置。這將是*二氧化碳轉化甲醇的裝置。上海亞化咨詢公司的專家認為,這意味著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喬治.奧拉教授預言的“甲醇經濟”從理論到實踐的重要突破。每年大約有50-60噸CO2從三井公司位于大阪的工廠排放,和氫氣共同反應后,大約能轉化成00噸/年的甲醇。隨后,甲醇再通過化學轉換,制成乙烯、丙烯和芳烴等基礎化學品,氫氣的制備過程和成本控制的問題將成為關鍵。在2008年0月...
點擊詳情2013
6.9線粒體假基因研究取得重要進展近日,昆明動物所“百人計劃”引進的姚永剛研究員領導的課題組通過和國內外學者合作,研究發現線粒體假基因中的突變圖譜和真實的線粒體DNA的突變圖譜迥異。并通過對相關文獻報道的案例分析,結合實驗數據,顯示充分的數據庫查詢和系統發育分析方法對于識別線粒體假基因非常簡便有效。同時他們對在研究中如何規避和識別線粒體假基因總結出相關的方針和措施。該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影響因子為5.535的刊物《醫學遺傳學》(JournalofMedicalGenetics)上。在...
點擊詳情2013
6.8美推出便攜式測謊器自稱準確率高達90%便攜式測謊器的設計人員說,為了提高測謊器的效力,他們改善了程序,只要被測試者說一點點謊言,就會看到紅燈亮起。他們還根據國防部的要求,減少黃燈現象。不過他們坦承,這并不容易,幾乎無法做到。菲恩伯格認為,五角大樓在部署這種測謊器之前的研究充滿嚴重的瑕疵。首先,研究由那些主張推廣這種設備的人進行。其次,研究規模小,只涉及少數人。再次,模擬的犯罪場景也與戰爭環境不可比擬,而且也沒有考慮到不同語言和文化的影響。zui后,他們假設一半的人講真話,一半...
點擊詳情2013
6.5我國出新型氧傳感器及測氧儀日前,一種結構新穎、體積小、成本低,穩定性強,使用壽命長,檢測范圍廣,靈敏度高,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氧傳感器及測氧儀由中科院長春應化所成功,并通過了近日吉林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鑒定。專家認為,該新型氧傳感器及測氧儀在檢測氧度范圍和靈敏度方面達國內水平。氧的分析測定廣泛應用于醫學、生物學、工業能源、環保等許多領域。氧氣傳感器的用量也很大,各行業對電化學氧氣傳感器的需求量基本接近其他各類氣體傳感器的總和。同時,隨著近年來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以及各國對有毒氣...
點擊詳情2013
6.4澳大利亞科學家出世界zui的“尺子”今后,不要嘗試告訴一名量子物理學家足夠近就已經足夠好。據相關2007年月27日報道,澳大利亞研究人員們發明了一種技術,以物理學定律所能允許的度進行了長度測量。月5日研究小組在《自然》雜志上發表的一篇論文公布了一種系統,即使用單個光子(單個光粒子)作為測量精微距離的尺子。格里菲斯大學量子動力學中心的喬夫.普里德與他的博士學生布雷登.黑金斯在實驗室中進行了這項實驗。量子動力學中心主任霍華德.威斯曼與悉尼大學的斯蒂芬.巴特昨特博士和麥加里大學的多...
點擊詳情2013
6.3科學家在腦細胞再生領域取得重大進展據2007年8月22日《每日科學》報道,由馬格達勒那·古茨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在因受傷或疾病造成的受損腦細胞的再生治療領域又一次取得進展。他們發現,大腦中的一種支援性細胞,即星形膠質細胞,可以利用特殊的調節蛋白分化出功能性神經細胞。這項研究是德國國家環境與健康研究中心干細胞研究院和慕尼黑路德維格·馬克西米利安大學聯合進行的。人類大腦中的主要細胞并不是神經細胞,而是星形神經膠質細胞,又稱為“星形膠質(astroglia)”。古茨教授解釋稱:“膠質...
點擊詳情2013
5.30濟南大型科學儀器將實現共享昨日獲悉,原值在30萬元以上,用于開展科學技術活動的單臺或成套儀器、設備,在山東將實現資源共享。省政府辦公廳在轉發省科技廳、財政廳和教育廳大型科學儀器設備資源共享實施意見時指出,儀器單位在完成本單位科研任務或在保證本單位正常教學科研活動前提下,有義務向社會開放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對外提供共享服務,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據了解,大型科學儀器設備資源共享是指大型科學儀器設備資源信息共享和協作共用。信息共享指大型科學儀器設備信息在互聯網上發布。協作共用指鼓勵大...
點擊詳情2013
5.29